高通量衞星通信終端。(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四方速遞香港1月12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記者11日從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福建省海洋漁船衞星互聯網測試項目”總結評議會日前在福州召開,福州市率先試點的高通量衞星互聯網“寬帶入海”項目——福建省海洋漁船衞星互聯網測試項目取得可喜成績。
本次評議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海洋領域權威專家潘德爐牽頭組成。經過嚴謹細緻的評審,專家組對該項目測試結果和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意味着新一代高通量衞星通信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着福建省的海洋衞星互聯網技術能力得到權威認可。
據瞭解,“福建省海洋漁船衞星互聯網測試項目”是在農業農村部提出的“寬帶入海”工程大背景下開展的,福建省作為海洋漁業大省踐行務實創新精神,率先開展相關技術可行性驗證。該項目由福建省漁業減災中心牽頭,達華智能公司旗下福建海天絲路衞星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各地市漁業管理部門參與。
眾所周知,茫茫大海上沒有4G網絡覆蓋,而高通量衞星互聯網技術可通過高通量通信衞星在漁船用户與寬帶互聯網之間建立連接,使海上漁民能夠享受到家庭寬帶般高速率、高帶寬的互聯網訪問體驗。本次測試基於2020年7月9日發射的亞太6DKu頻段高通量衞星,它是我國覆蓋最廣、容量最高、功率最強的高軌高通量通信衞星,可以滿足漁民在海上與親友的視頻聊天、漁獲交易、海上救援,甚至遠程醫療等切實需求。
為了讓福建省各類型漁業船舶實現海上互聯網覆蓋,實現福建省在海洋漁業安全生產等方面提出的“看得見”“呼得着”目標,該測試項目開展了對高通量衞星互聯網技術在海洋漁業領域應用的全面檢驗。
為加快落實福州市關於加速智慧海洋“新基建”建設,推動高通量衞星互聯網“寬帶入海”的要求,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推動該測試項目率先在福州市開展“先行先試”試點,選取各類型漁船6艘,率先安裝新一代高通量衞星互聯網終端,積極開展相關測試,充分驗證了高通量衞星互聯網對海洋漁業生產、監管、服務等各方面的技術支撐能力,為後續應用積累豐富經驗。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孫超 陳哲釗)